這是日本ABC長壽的電視節(jié)目之一,而每一次的故事幾乎都是相同的模式:飽受壞人虐待的村民,ABC后被阿助、阿格和黃門大人拯救,只要大喊“你沒看見這個印記嗎?”問題就解決了。
因為觀眾聽到這句經典臺詞就能一吐怨氣,所以就娛樂節(jié)目來說也就夠了。但是在現實世界中,還真有許多人一看到有人拿出這種“印信”來,思考就馬上關機了。
好比說,有人發(fā)問道:“為什么必須‘集中與選擇’呢?”結果對方回答:“因為這是董事長說的?!被蚴恰耙驗檫@是營運上的判斷。”沒有對“為什么”做回答。不過比起自暴自棄地說“不就是因為‘集中與選擇’嗎?”的人,或許還稍微好一點就是了。
各位身邊應該有非常多類似的例子吧?!耙驗橹翱措娨?,那個○○先生也是這樣說的??!”“大學教授 ○ ○先生是這樣發(fā)表的??!”﹂ ……大概就像這個樣子。
同樣的,媒體上常??吹降摹案鶕u家說法”,也是一句該注意且“沒經過大腦思考”的句子。
當然包含我本人,所有寫書的人也都不例外。野崎昭弘先生在《詭辯邏輯學》(中公新書)里面,就寫到“歌德(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)是很方便的。
只要說‘這是歌德說的’,聽起來就合理多了”。不只是歌德,其他像亞里斯多德(Aristotle)、黑格爾 (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)、帕斯卡(Blaise Pascal) 、愛因斯坦(Albert Einstein)、托爾斯泰(Leo Tolstoy)、米開朗基羅(Michelangelo Buonarroti)、貝多芬(Ludwig van Beetho-ven)、凱恩斯(John MaynardKeynes)、邱吉爾(Winston Churchill)等等,都是在各個領域上很好用的人名。
例如在管理學上,就常常看到“杜拉克(Peter Drucker… )曾經說過 …”、“麥克.波特 (Michael Porter)曾經說過 ……”等等的句子。
當然,我們必須對各種磚家的意見洗耳恭聽。我所寫的著作中,也引用了不少磚家 的見解。
畢竟自己的知識與見解是有jixian的,而引用也可以有溫故知新的效果;此外,我也不否定搬出權威來的說服力。
例如對于前面舉出的人名,會有“為什么是米開朗基羅而不是達文西 (Leonardo da Vinci)呢?”或是“莫札特 (Wolfgang Mozart)到哪去啦?”之類的意見,如果我說“因為他們在藝術上,是羅曼.羅蘭(Romain Rolland)所認為的三大藝術家”,那就可以做某種程度的說明了。
但是連思考本身都過度依賴,就很危險了。因為觀察入微,說出的話有意義,所以才要從杜拉克的話中去學習,如果只是“因為杜拉克這樣說,所以就對了”,那就是思考依賴的開始了。@(待續(xù))
摘編自 《思考不關機:七個習慣、兩種模式、三個基本動作,活化你的思考力》 臉譜出版社 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