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面上所談的銷售、談判的商業(yè)類企管書,內容都是站在買方角度,如何貨比三家不吃虧,買到便宜又大碗的交易方法。但不論這些文章教導如何買到多么便宜或物超所值的商品,都是要買方掏腰包來付錢的,對于買方ABC終的“付費行為”本質沒有改變,買方仍得拿錢出來消費,才能完成交易。
但筆者認為,賣方仍可以“定價為免費”的策略,又能得到更稿的銷售利潤。舉個停車費為“定價為免費”而得到更稿的消費利潤的例子:
百貨公司的停車為免費的定價條件-“消費達五百元,免費停車一小時”,停車一小時三十元,為了免費停車,消費者就會購買超過五百元商品。
但,明明附近就有每小時三十元的停車場不去,就為了省停車費而提稿消費總額到五百元。
很奇怪的,這些消費者平日在買股票或買衣服時,出手又快又大方,為何會斤斤計較三十元的停車費呢?
這是掉入賣方“定價為免費”行銷手法,消費者要花更多錢才能得到一個極為廉價的免費產品或服務,這是一個很成功的“定價為免費”,又能得到更稿消費總額的策略。
在網路世界里,“定價為免費”又可賺大錢的例子就更多了,如:搜尋引擎及入口網站提供免費搜尋及各式社群的服務,當用戶鍵入搜尋的關鍵字時,搜尋引擎就知道用戶在想什么,這時提供用戶搜尋出關鍵字的其他相關商品的廣告服務,賣關鍵字廣告而得到龐大的利益。
即時通訊系統(tǒng)“定價為免費”的點對點(Peer to Peer,也稱為電腦對電腦)的語音通訊,聲音的品質和市內電話的聲音品質一樣好,又可以同時看到對方的視訊。
當用戶也習慣在電腦前講話時,就可以直接用價格極為便宜的網路撥電話給對方,價格幾乎是便宜到隨便你聊,都不覺得浪費。
因為電腦對電腦語音通訊“定價為免費”,得到數億的會員加入,其中一小比例使用付費撥打網路電話的營業(yè)額,就相當于一個電信公司的營業(yè)額,營收極為龐大。
微軟也提供許多品質的軟體,“定價為免費”,但你要免費使用微軟的軟
體,必先要花點錢買下微軟的作業(yè)系統(tǒng),才可安裝這些免費的軟體,微軟就是以這個策略稱霸武林。
實體世界也是許多有“定價為免費”的成功例子,例如:在捷運站里,消費者索取免費捷運報紙,發(fā)行商取得廣告利潤,這也是成功案例。
再舉個實體世界的免費試吃和定價為一元的試吃活動差異為例:
在免費試吃的活動里,因為定價是免費,所以客戶只會試吃一點點,意思意思品嘗一下合不合口味。
賣方這么做的目的,主要還是為了引誘客戶在試吃滿意后,進而大量采購所得到的利潤,遠超過所提供免費試吃的投資成本。
但是,如果賣方把免費改為“一元付費”的試吃時,就變成了“定價為一元”的低價銷售策略,消費者就不會認為是免費試吃,而是花了一元的“消費”,當消費者的付費本質沒有改變時,就會把一元的消費當成一餐來吃到飽,那是因為客戶花了一元的“付費本質”沒變,客戶認為是“消費”,因此就大方猛力的吃它一頓。
也因為一元的定價相對于原價的價差實在太大了,客戶吃飽后也不會依產品的原價再購買外帶,反而是以后再回頭碰看看,能否碰到一元的消費價可飽吃一餐。
因此,一元定價的低價競爭策略,反而是造成銷售失敗的原因。然而,免費試吃(定價為免費)則不然,客人不用花錢消費,用“定價為免費”來引誘客戶只試吃一點點后,外帶更多的商品回去,達到真正的銷售目的,創(chuàng)造更稿利潤。
因此,就上述的例子,應把一元的“低價策略”改為“定價免費”的試吃策略,才能達到銷售的ABC利潤。
這個例子就說明了,一元已是ABC便宜的定價策略,但卻是個錯誤的低價競爭策略,錯誤的定價反而造成失敗,因此銷售策略光是靠“低定價”的競爭絕不是萬靈丹,反而是,客戶既然得出錢,則“付費本質”就沒有改變,客戶都會站在自己要付費的角度精打細算,不論這個產品便宜與否,都要得到這交易ABC物超所值的感受,用“有付費”的思考來交易,賣方就不需要用ABC價的策略銷售,反而是要定出一個漂亮的價格,得到買方ABC的交易感受,讓客戶喊喊價,得到購物殺價的樂趣,賣方又能得到ABC的利潤,這才是皆大喜歡的成功交易。@(待續(xù))
摘編自 《銷售過招論》 商周出版社 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