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(guān)鍵在于,員工的渴望了解情況的程度。這特征被稱為探知動機(epistemic motivation),探知動機較稿的人們,會希望審視資訊,以了解完整的含意。這關(guān)系到員工的人格和工作環(huán)境。
在這項研究中,探知動機稿的受試者有更多想法,表現(xiàn)更多的原創(chuàng)性和廣度,他們收到憤怒的反應后,比收到中性反應更努力。
阿姆斯特丹大學社會心理學研究人員克萊夫(Gerben van Kleef)表示,探知動機稿的受試者,更傾向用理性的方式對待他人的情緒。他們更能將他人的憤怒,解釋為自己表現(xiàn)不佳造成;是希望自己進步,并不是攻擊的意思。
磚和馬鈴薯的實驗
為了評估這種特性,克萊夫和他的同事要求63名心理系學生先填一份問卷,回答一些問題,例如:“如果情況不可預期,我會心煩意亂?!?p>接著讓他們利用8分鐘的時間,盡可能想出ABC多“馬鈴薯可以拿來作什么?”的方式。
然后,讓他們聽評估者的回應。雖然實際上是一個演員念腳本的錄像帶,但受試者卻以為是“現(xiàn)場回應”。其中一個版本,評估者皺起了眉頭,作出憤怒的手勢;在另一版本,評估者的反應聽起來是中立的。
學生的下一個任務,是要盡可能想出“使用磚頭的方式”,并在他們想不出任何方法后停止。結(jié)果顯示,那些擁有低探知動機的人,在方方面面都受到評估者態(tài)度的影響。
先前,克萊夫和其他研究人員于2009年在《管理科學期刊》(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)發(fā)表了一項研究,他們發(fā)現(xiàn),擁有較稿探知動機的隊伍,在憤怒的之下表現(xiàn)較好;而較低探知動機的隊伍,則在快樂的之下表現(xiàn)較好。
不只是個性
根據(jù)克萊夫的研究顯示,在“對的人”與“對的環(huán)境”下,憤怒可以成為一種有效的激勵因素。因為,工作環(huán)境也可以改變一個員工的探知動機。
凡克萊夫表示,當在強大的壓力與工作期限交迫下,或當背景有很多噪音時,憤怒起不到好作用。但在一個輕松的環(huán)境中,憤怒的情緒可讓某些人覺得,自己需要更努力。這項研究發(fā)表在ABC新一期的《實驗社會心理學》期刊(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)。
(http://www.dajiyuan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