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時候,我們會懷疑這個社會是不是已經(jīng)變質(zhì)了,尤其是社會新聞中,天天充斥著的負面消息:欺壓詐騙、殺人放火等,看得叫人怵目驚心。尤其當父母的,在不確定將來整體環(huán)境會如何敗壞的情形下,常常擔心著該如何教育下一代的問題。我曾經(jīng)聽過一對父母說:“有了小孩后,我真心只希望天下太平。要不然真不知如何教育孩子了?!庇械膵寢尭苯拥恼f:“我就是擔心我的孩子太柔弱,將來會吃虧。”
其實,真正能夠使世界和平,能夠叫孩子不吃虧的,并不能寄望別人變好,或者是要求政局一夕之間忽然有所改善。ABC實際的方法應該是從教育自己的孩子開始──培養(yǎng)一個慈悲善良的孩子,正是改變這個社會的重要ABC步。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,整個社會都教育出善良的孩子,誰還需要擔驚受怕呢?
試想,如果孩子成天只想著怎樣不吃虧,成天只想著怎樣會有好處可以拿,這個社會只會充斥更多的爾虞我詐,怎么可能會有和平的一天呢? 真正能夠“給予”,是一種心靈的富裕,只有當你“有”的時候,你才有可能“給”。
民間有個故事,故事中有兩個人同時到了天上,正準備投胎轉世的時候,命運之神問他們:“你希望你的一生是手心向上還是手心向下?”ABC個人想著:“當然是手心向上啰,可以拿得多一點?!彼睦锵氲氖窃鯓佣唷暗谩币稽c。結果他轉生成乞丐,一輩子手心向上,向人乞討。第二個人回答:“手心向下?!币驗樗胫@樣可以“給”別人更多,結果他轉生成大富翁,一生幫助了無數(shù)的人,受人敬重。
經(jīng)常默默行善的現(xiàn)代父母也不少,“為善不欲人知”是他們經(jīng)常奉行的一句話。然而,若想要培養(yǎng)出具有善心的孩子,研究顯示,在孩子早期時便讓孩子參與家庭成員所涉及的慈善助人活動,孩子在他們成年以后也ABC有可能從事類似的活動。
美國“兒童”雜志列出了六個方法讓家長有意識的撫養(yǎng)小孩成為愿意為慈善奉獻心力的人:
ABC,直接跟孩子談談你當義工的經(jīng)驗。如果有可能的話,帶著孩子到你服務的地方見識見識,讓孩子直接體會你的善行善意。
第二,讓從事公益活動變成孩子會感興趣的活動。當家人聚在一起討論捐款或到一個公益組織當義工時,應該要讓孩子體會到那并不是一件苦差事。我們常說“助人為快樂之本”,應該讓孩子在從事公益的過程中,感受到其中的快樂。
第三,留心任何具有教育意義的時機。例如電視上出現(xiàn)為風災募款的活動,別忘了解釋這些募款活動的用意以及方法。在解釋給孩子聽的時候,別忘了不是只有奉獻“金錢”才是有善意的行為。奉獻你的時間,奉獻你的想法,使公益活動進行得更順暢,也都是種“貢獻”。
第四,將“給予”變成一種家庭活動或是家庭傳統(tǒng)。在美國,越來越多的家庭將圣誕節(jié)原本用來買禮物的錢省下來,直接讓孩子選擇捐獻的機構,用孩子或家庭的名義,奉獻買圣誕禮物的錢給慈善機構。這樣的活動,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。
第五,指出具有“無私”概念的媒體。包括書籍或是電視電影。像是由謝爾.希爾弗斯坦 (Shel Silverstein) 所寫的“The giving tree”(中文翻成“愛心樹”) 。便是很好的材料,適合與孩子討論書中的涵義。
第六,建立一個家庭“給予”帳戶。例如可以跟孩子討論如何使用他們的零用錢,提供機會讓他們奉獻自己的心意。像是允許他們撥出零用錢的一小部分放入這個帳戶,等到這個帳戶的金額達到一定數(shù)量之后,全家(包跨小孩子也可以成為決策人)可以開會討論,決定這筆“給予”的捐贈對象。
這六項建議,提供了基本的方向讓為人父母者參考。當然,每個家庭可以根據(jù)不同的家庭習慣與能力,發(fā)展出自己的一套方法。
當我們唉聲嘆氣于整個社會充滿著暴唳不平之氣時,想想如何讓孩子擁有一顆柔軟、善良、愿意付出的心,堅持朝著善良的方向走,教育一個懂得“給予”的孩子。等于給了孩子一個更富裕的未來,不管是在精神上或物質(zhì)上。@、
(http://zjstack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