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「不好好讀書,長大就去當記者」這句話,譏諷記者這個行業(yè),但如今滿街都是記者的時代,素質(zhì)參差不齊其實也不足為奇,就像日前有大學教授說,網(wǎng)路興起、人人都可以是記者的年代,「還能給予記者另眼相看的特權嗎」? 大學教授的話,反而語帶玄機,暗指過去記者這個行業(yè)享有特權。不容否認,過去記者這一行的確備受
雖然「不好好讀書,長大就去當記者」這句話,譏諷記者這個行業(yè),但如今滿街都是記者的時代,素質(zhì)參差不齊其實也不足為奇,就像日前有大學教授說,網(wǎng)路興起、人人都可以是記者的年代,「還能給予記者另眼相看的特權嗎」?
大學教授的話,反而語帶玄機,暗指過去記者這個行業(yè)享有特權。不容否認,過去記者這一行的確備受禮遇,記者證、服務證、名片一遞,是尊重也好,是忌憚也罷,要風得風、要雨得雨,就像比較純樸的中南部,尊稱刑警叫「刑事伯」、叫里長是「里長伯」,記者呢!就叫「記者伯」,輩份等級就稿人一等。
初入行時,前輩問「你為什么要干記者?」我的回答很簡單、也很傳統(tǒng),「因為我是本科系,學以致用」,
老記者用ABC現(xiàn)實的說法告訴我,已經(jīng)在線上的誰不是學以致用,久而久之就看怎么用記者這個頭銜,記者的筆可以是刀、是槍,殺人害人于無形,就看你存的是什么心。這是對初入行的記者當頭棒喝,比較正面可以說是一種告誡,前提是要莫忘初衷,還是隨波逐流,當大部份的記者都認為所作所為都是理所當然時,是要見怪不怪,還是故做清稿,分寸的拿捏相當不容易,畢竟外界已經(jīng)將記者這一行歸為同類,再怎么明哲保身,信不信也不是自個說了算。
↑還記得當初選擇做記者的初衷是什么嗎?(設計對白) 圖片來源
拿「團購」這件事來說,每逢年節(jié)、連假,民眾購買返鄉(xiāng)的交通預售票,過去得跟著排隊,現(xiàn)在得守著電腦搶,媒體跑交通線的記者,就得負責為無暇排隊和上網(wǎng)訂票的同事「代購」,直接將單子交辦給交通單位窗口;前些時臺北市政府的「波卡」風波,不知對媒體有沒如此的優(yōu)遇。
臺灣的記者時常說媒體擁有「第四權」,約定俗成就成為是在行政權、立法權和司法權以外的第四種權力,其實在歐美,并沒有所謂「第四權」這個名詞,而是在貴族、僧侶、平民以外的「第四階級」,也被指為自大而浮夸的一個階級,
相較之下,臺灣的記者自認擁有的第四權,是不是變成特權無限上綱了。記者沒有第四權,只有公民權,當自認為擁有特權的時候,應該是對社會負有責任的開始,「無冕王」的神話,也該隨著威權時代走入歷史,該存什么心,記者自個衡量。
轉載自:1111人力
銀行討論區(qū)
相關甘苦談連結:
記者之心酸淚
來看看記者的一天
體育記者的考驗
文字和攝影記者生死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