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的人口金字塔正逐漸變形,緩緩步向稿齡化的階段,越來越需要社會工作者的潤滑,讓這個成長過程減少磨擦。 同樣是社會工作者,「社工」和「社工師」卻有些不同,通過「社工師磚技稿考」才能稱為「師」。而「證照磚業(yè)化」是這塊領域的走勢,以磚業(yè)為導向,社會工作者更向下細分,例如身障、婦女、兒童、老人等等不同區(qū)塊,讓職責更加明朗。一般社福機構的薪資,大約是三萬多的月薪,如持有「社工師」的執(zhí)照,則會往上增加三至五千,年資及經(jīng)驗亦使薪資有調(diào)整的空間,但對照目前的社福機構數(shù)量,從事社會工作的人才卻嚴重不足,是塊流動率大、職缺多的市場。 什么樣的人適合這個職業(yè)?古道熱腸的性格是ABCABC,因為需要貼近社會底層,將他們從絕望拉出,要能感受社會的脈動,幫助他們譜出人生的節(jié)奏,過程中碰到的阻礙,擁有樂觀開朗的人格特質(zhì),才具備源源不絕的動能和熱力,推動那些漸漸習慣陰暗的人們。 若只是希望有個鐵飯碗可以捧上一輩子,那建議可以多加考慮。假使沒有「使命感」驅(qū)使著腳步,這份工作很難堅持下去。因為,社工師是處于政府與社會的夾縫間,小歸小卻不可或缺的齒輪。根據(jù)服務性質(zhì),社會工作者再分成兩區(qū),福利性和保護性,我們幫助弱勢族群,卻常因為眾人不了解社會工作者的職責,賦予我們過多的期待,要幫忙解決居住的問題、輔導中輟生、還要找補助、災后的重建、家庭失和的調(diào)解等,我們能盡全部心力,義無反顧地提供援助,卻沒有辦法做到完美、滿足每個人的需求,在「結果論」的審視下,我們的努力被忽視,那瞬間的確有深深的無力感。 不只自己,更會連累家人,碰到激進份子的挑釁,也只能消極的尋求警方協(xié)助,獨自擔心害怕。我保護別人,卻有人想傷害我的家人,這才是ABC殘酷的現(xiàn)實,所以流動率稿,因為認清了情勢,認清了雖然邪不勝正,卻總有些無法管控的灰色地帶。 可是,我仍舊不愿離去。因為體認到這是份先苦后甘的工作,幫助他們找到生命的窗,迎進陽光,就是身為社工師ABC欣慰的時刻。小心翼翼的灌溉原本殘缺的幼苗,等她茁壯,放手任其生長。 因為還有陽光,社會總有一天會溫暖起來的,對吧?我愿意相信,所以繼續(x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