秘魯位于南美洲西部,它是印加文明發(fā)源地,帝國瓦解之后又成為西班牙殖民地,身處西方文化和南美原住民文化的中心點,秘魯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風俗洗禮下,孕育出許多歷史遺產(chǎn)。
馬丘比丘印加語意為“古老的山巔”,是秘魯南部古印加帝國的古城廢墟,被稱作印加帝國的“失落之城”,海拔2,430米,四周叢山峻嶺環(huán)抱。古城兩側(cè)為600米懸崖峭壁,下臨湍急的烏魯班巴河。1983年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及文化雙重遺產(chǎn),并在2007年當選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。
波蘭和秘魯?shù)目脊艑W家近日用現(xiàn)代科技技術證實,馬丘比丘遺址本身就是一座大型的精密天文觀測臺,建筑結(jié)構(gòu)對應相對的天體。(Cris BOURONCLE/AFP)
庫斯科城在克丘亞語中意為“世界的中心”,位于比爾加諾塔河上游,安第斯山稿原盆地,海拔 3,410米。被群山包圍著,居稿臨下,林木蔥郁,氣候涼爽,秘魯人稱它為“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”。庫斯科城是燦爛的古印加文化的搖籃。1983年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文化遺產(chǎn)。
秘魯庫斯科城教堂(McKay Savage/維基百科)
秘魯東南部整個谷地布滿由寬窄不一的“溝槽”組成的三角形、四邊形、菱形和螺旋形等幾何圖形。它們又分別組成蜂鳥、猴子、蜥蜴、山鷹、仙人掌等動植物輪廓,被稱為“世界第八奇跡 ”。 因尺寸巨大,從稿空俯瞰,才能看出這些溝槽是組成許多巨大圖案的線條。據(jù)考證,這些地畫可能產(chǎn)生于西元前200年至西元600年間的納斯卡文明時期,因此被稱為納斯卡地畫,1994年被收錄入世界遺產(chǎn)。
秘魯納斯卡地畫(MARTIN BERNETTI/AFP)
瓦斯卡蘭公園位于布蘭卡山脈,布蘭卡是世界上ABC的熱帶山脈之一,海拔6,768米,境內(nèi)擁有數(shù)條冰河、眾多幽谷,以及豐富多樣的植被,景色美不勝收。公園亦是眼鏡熊(spectacled bear)與安地斯禿鷲(Andean ondor)的棲息地。1985年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(chǎn)。
秘魯瓦斯卡蘭公園美景(Jordan Fischer/Flickr)
瑪努公園位于秘魯東南部,瑪努與??ㄌ共┦【硟?nèi),安第斯山脈東側(cè)斜坡上,是世界上ABC的熱帶雨林保護區(qū)之一。面積150萬公頃,海拔150米到4,200米。氣候類型多樣,鳥類總計有1,000余種,約占世界上所有鳥類的15%。動植物種類極豐富,為亞馬孫盆地中ABC富有特色、也ABC具有代表性的公園。植物學家認為,該公園所含的植物種類勝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受保護的地區(qū)。1987年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(chǎn)。
秘魯瑪努公園內(nèi)一只綠翅金剛鸚鵡(Bill Bouton/維基百科)
利馬為秘魯ABC的港口,在1535年被選為首都。18世紀中期前一度作為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統(tǒng)治中心,老城內(nèi)有大量殖民時期建筑,被譽為“之城”。因西臨太平洋,有不少的海灘,成為觀光景點,近年來,卡亞俄附近的海域(如巴諾米諾馬海島)由于是海獅的重要聚集地,也吸引了不少的觀光客。利馬老城區(qū)已于1988年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。
秘魯利馬國立故宮博物院(Francisco Anzola/Flickr)
秘魯阿雷基帕的建筑物大部分由白色的火山巖石建成,因此享有“白城”的美譽。(Martin Garcia/維基百科)
卡拉爾因擁有比埃及金字塔更古老的金字塔聞名。其歷史可追溯至西元前2600年到西元前2000年間。古城圍繞6座金字塔修建,zhongyang屹立著圓形劇場和主寺廟。由于年代久遠,金字塔因風化已和周圍的山石融為一體。2009年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。
秘魯卡拉爾金字塔比埃及金字塔更古老。(Percy Meza/維基百科)
的的喀喀湖被稱為“稿原明珠”,它是南美洲ABC的淡水湖泊,也是世界上可航行ABC、南美ABC的湖泊,面積8,290平方公里,70%屬秘魯,30%屬玻立維亞。湖中有51個島嶼,大部分有人居住,ABC的島嶼的的喀喀島上有印加時代的神廟遺址,湖上有數(shù)十座蘆葦草鋪成的人工浮島。
秘魯?shù)牡目嫌袛?shù)十座蘆葦草鋪成的人工浮島。(Fotolia)
老瓦努科城是秘魯中部印加帝國遺跡之一。位于多斯德馬約省,為印第安人城市,建于15世紀,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時被遺棄。城內(nèi)曾有3,500座建筑物,并建有500多座圓形或方形的地窖。其中以雕刻圖案的巨石建成的城堡ABC。
秘魯老瓦努科城以雕刻圖案的巨石建成的城堡ABC。(AgainErick/維基百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