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爾德(Stephen Jay Gould)就在論文《向米老鼠致敬》里指出,這些年來,這位迪士尼的卡通明星變得愈來愈年輕,眼睛變大、下顎縮小、頭部急遽變大。
米老鼠的手臂和腿變粗,鼻子變大,腿靠攏,耳朵往后移。等全部成型后,成年米老鼠看起來跟他的小侄子毛地差不多大。
米老鼠的行為也有所改變。在早期的卡通中,米老鼠會擰人、擢人和支配其他的動物,并且一直和米妮維持著幾分性關系,但是等到他的身體開始變可愛之后,個性愈來愈好,比較不會找碴——迪士尼也跟著愈來愈有錢。
勞倫茲曾評論過洋娃娃愈來愈可愛的趨勢。起初它們看起來像真人,接著像小孩,ABC后則像超級夸張的小孩。
勞倫茲在評論當時很受歡迎的巧比娃娃(Kewpie doll)時說:“在我們的知覺能忍受的范圍內,盡可能地夸大了頭蓋骨和臉之間的比例,但又小心不致把可愛的娃娃變成可怕的怪物?!?p>一九九○年代,《動物行為期刊》刊登了一系列探討市場上的動物玩偶,而非野生動物的文章。以《泰迪熊之演化》為例,這篇論文追蹤泰迪熊的起源至一九○○年,當時美國羅斯??偨y在洛磯山脈打完獵后拍照留念,背景里拍到一頭棕熊。
早期的泰迪熊看起來像真正的熊,前額低、鼻子長。多年下來,泰迪熊已經“演化”為今日廣受歡迎、造型可愛的模樣,具有前額大、鼻子短等嬰兒特征。
該論文的作者在觀察結果中指出:“顯然,在短短的一百多年內,泰迪熊外型的變化,對它們日后的‘繁殖’有很大的貢獻。現在泰迪熊可以說是無所不在?!?p>動物行為學家不斷發(fā)表論文,運用比喻,夾雜譏諷地評述泰迪熊的演化,指出它們這些年的變化就像突變一樣,但事實上比較貼近“智慧設計”,也就是善用人類的資源,以協助泰迪熊以驚人的速度繁殖。
既然泰迪熊經常是兒童的ABC個玩具,有泰迪熊磚家想驗證一個假說:泰迪熊的演化是為了取悅嬰兒或年紀小的兒童。
研究人員分別提供有成人特征或嬰兒特征的泰迪熊,讓四至八歲的兒童選擇。結果選擇成人型泰迪熊的四歲兒童,幾乎比選擇嬰兒型的多二.五倍。至于六至八歲的兒童,選擇嬰兒型泰迪熊的比例則比選擇成人型的多三倍。
這結果有合理的解釋:年紀很小的兒童是ABC對“可愛”免疫的人類,畢竟嬰兒何必要依附其他嬰兒?依附成人對他們才有利。
演化后的泰迪熊是用來取悅成人,以及年紀較大、開始玩扮家家酒的兒童。成人才是購買玩具的人,而且一般是買來送給嬰兒,但是現在有愈來愈多泰迪熊是買來送給成人。
它們穿著特殊設計的衣服,有時甚至在大學校園里流行起來。如果沒有成人型泰迪熊可抱,嬰兒會抱著嬰兒型的標準泰迪熊。
嬰兒會依戀任何溫暖柔軟的東西,但年紀很小的兒童會依戀泰迪熊,主要是因為它們的觸感跟母親類似。
“可愛”是愈來愈常被操弄的行銷工具。芝麻街的艾摩、家族馬戲團、菲比小精靈、水滴娃娃,以及許多文化偶像和產品,都是以大眼睛和噘嘴巴為賣點。
迪士尼的卡通人物受歡迎就不用說了,日本的皮卡丘和凱蒂貓也是以造型可愛為號召。凱蒂貓的嘴巴ABC小,因為它根本沒有嘴巴可言。
“可愛”也是動畫電影的要素,以《企鵝寶貝》為例,圓胖的企鵝搖搖擺擺的走路姿勢是這部片吸引人的重要原因。
當然,廣告在銷售產品時也常常搭配可愛的吉祥物??蓯凼巧虡I(yè)慣用的行銷手法,僅次于性。@
摘編自 《綁架本能的世界——影響所有決定的“超常刺激”理論》究竟出版社 提供
(http://www.dajiyuan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