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會兒,孫子也興興頭頭的從我這兒挑了盆子、裝了泥土,埋上老師給的幾粒四季豆種子,歡天喜地的端回自己家中,擺在后陽臺上。日日辛勤澆水,時時照拂觀察,三天兩頭來個電話報告生長情況……。瞧他那磚注的勁兒,讓我想起清朝李漁《閑情偶寄》第十五卷“頤養(yǎng)部”中那篇(澆灌竹木)的文章片段:
“筑成小圃﹝小園圃﹞近﹝靠近﹞方塘﹝池塘﹞,果易生成菜易長,抱甕﹝沉醉于酒中﹞太癡機太巧,從中酌取﹝斟酌、取得﹞灌園方﹝澆灌植物的方法﹞?!贝擞枭骄有袠分娨病D芤圆菽局罏樯?,始可與言﹝才能跟他談﹞灌園之樂,不﹝否﹞則一灌再灌之后,無不畏途視之矣﹝沒有不視為畏途的﹞。殊不知草木欣欣向榮,非止耳目堪娛﹝不只自家賞玩、耳目一新﹞;亦可為藝﹝種植﹞草植木之家﹝也可以促成蒔花養(yǎng)草的居家環(huán)境﹞,助祥光而生瑞氣﹝助長、滋生平和祥瑞之氣﹞。不見生財之地,萬物皆榮﹝你沒瞧見大地哺育一切,萬物都生氣蓬勃嗎﹞;退運之家,群生不遂﹝走霉運的,周遭生物都長得不順遂﹞——氣之旺與不旺﹝家中祥瑞之氣是否興旺﹞,皆于動植驗之﹝都在動、植物的生長情況中得到驗證﹞。汲水澆花,不視為苦,則樂在其中。督率家人灌溉,而以身任微動﹝身體輕微的勞動﹞,節(jié)其勞逸﹝使過于勞累或太過安逸的生活節(jié)拍得到調(diào)劑﹞,亦頤養(yǎng)性情之一助也。
李漁他認為能通草木之情,才能得灌園之趣;從“綠滿窗前草不除”的境界中,才能領(lǐng)略萬物之生意。人與草木是息息相通、榮衰互見的。只要能悟通這點微妙,能以草木的生死為生死,才能以愛心去汲水澆花,才能分享草木生長的情趣,才能領(lǐng)略草木冉冉的生機;在不知不覺中,人也受到草木的潛移默化了。何況,四體勞動,還能調(diào)節(jié)生活、鍛煉體魄;在家人共同灌園之時,還能增添不少的家庭之樂呢!真不愧為深諳生活三昧的人。
由此也讓我靈機一動,現(xiàn)今家家陽臺上,多少都有些盆栽、種植什么的,不管是附庸風(fēng)雅或有人贈送,總覺得忙碌不堪、照顧不過來,經(jīng)常由于力不從心而將名貴盆景或珍品蘭花置于死地。如果一家大小,每人認領(lǐng)那么一、兩盆,由各人負責(zé)澆灌、照顧,如此一來,孩子就會有了責(zé)任感,養(yǎng)成盡職、負責(zé)的美德,每日按時澆灌,從中仔細觀察、體會水分的多寡對植物生長的影響,環(huán)境與植物之間有多大的關(guān)系……等等而獲得不少的知識。
他們會在其中,領(lǐng)悟到上天賦予了大地萬物不同的生命形式,和不同的生活方式,可不管是什么,同樣都具有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,都有循環(huán)往復(fù)的天定規(guī)律。你用心栽種它,它就回報你枝繁葉茂、滿樹鮮花的美景;你疏忽怠惰或用法不當,它也會像人一樣,病懨懨的或中途夭折……。這些知識的獲取,不是靠教科書或師長,是自己在實際參予當中得來的,是彌足珍貴,永不忘懷的!
所以建議那些家有盆栽又忙碌萬分的有心家長,一家大小都來認養(yǎng)陽臺上的花花草草,讓孩子從中學(xué)會尊重生命,學(xué)會照顧、負責(zé),學(xué)會自我肯定,并在其中得到陶冶性情、美化心靈、拓展襟懷的益處!
附注:李漁號稱“湖上笠翁”,是清朝浙江蘭溪人士(1611→1685)??滴鯐r,流寓金陵,晚年則卜居西湖。字“笠鴻”、“謫凡”,號“笠翁”。的戲劇家,家設(shè)戲班,常往來各地,演出于達官貴人門下。著有傳奇《十種曲》、《閑情偶寄》、《一家言全集》等。其中《閑情偶寄》一書,在戲劇理論上頗有建樹;至于營造、園藝、飲食各方面,也極富參考價值。@*
(http://zjstack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