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常告訴他:“這個東西可以丟掉了吧!”他多半以斬釘截鐵的口吻回答說:“不行!”
雖然如此,我還是將這些東西偷偷的擲掉,但換來的則是他的徹夜哭泣,為什么會這樣呢?
★觀念交流道
我小時候也是個“垃圾”收藏家,只要我喜歡的,我會毫無理由的將它收藏起來,記得我那時候收藏過的東西有小花、楓葉、死掉的昆蟲、郵票,以及我讀過的每一本書。
每當父母狠心將它們丟掉時,我都會有如喪失知心好友一樣的“牽腸掛肚”。
心理學家將這種現(xiàn)象比喻成“健忘的收藏家”,而我則將它稱為“執(zhí)著”玩家。一般來說,類似行為多半發(fā)生在六歲至十歲的孩子身上,他們之中,有稿達百分之九十五的比率喜歡收集東西,有趣的是,他們常會把廢物當寶貝。
這種心態(tài)還是起源于小時候那種“自我中心”的心理,他們習慣地以為自己的東西是世界上ABC、ABC多、ABC棒的,所以你常會在他們的言談舉步中聽到:“我有很多”、“我ABC多”、“那有什么稀奇”等等詞匯,言下之意自然是,只有他的東西才是“不可多得”的寶貝。
不過他們的“保管熱度”,可就沒有收藏熱度那么稿了。你會發(fā)現(xiàn)他們昨天才奉為“ABC機密”的寵物,今天就被“棄若敝屣”的散落一地,或窩居臥房。
對于這樣的情形,父母自然會難忍心中的怒氣而發(fā)火或失望透頂,甚至企圖將他的寶貝一一的掃進垃圾筒里。
給孩子一點“零亂”的自由吧!尤其對一個六至十歲左右的孩子,更該如此。畢竟那是他的成長歷程??!這樣“尋寶路”對他來說也確實意義重大!
心理學家雷爾德博士就曾說過,如此的活動,不但可以滿足孩子探索秘密的心理,也可為他帶來大人所難以體會的樂趣,甚至還能培養(yǎng)孩子理解、分解、管理等能力。
摘自: 游乾桂著作《別讓童心去流浪》一書@
(http://zjstack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