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峰今年四年級,在一間傳統(tǒng)的名校讀書。今個學期剛開學,便經(jīng)常說著感到不適而缺課,就算回校,他亦經(jīng)常在上課時發(fā)呆,亦缺乏動力去做功課,使父母感到懊惱。
其實他喜歡閱讀,亦對追求知識有著很大的動力,可是,他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并不理想。究其原因,是他不喜歡學校的學習方式:不停的背誦及抄寫。雖然他年紀還小,但對他來說,學問是透過理解和思考而產(chǎn)生的自我增長, 而并非憑反覆背誦及操練試卷而取得稿分數(shù)的成績表。
他的父母對讀書的看法跟他相反。他們認同學校的學習模式,支持重複多看、多寫、多背是取得基本知識的ABC途徑。他們亦認為若然所學的未能在測驗考試成績上反映出來,便是能力不足的表現(xiàn)。所以從志峰自小一開始,他們便要他做大量課堂以外的練習,不停練字,甚至出試卷作模擬練習,好讓他能取得好成績,可惜他的表現(xiàn)一直并不理想。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天資聰穎,一直對他未能在學習上取得名列前茅的成績而耿耿于懷。經(jīng)常罵他不努力學習,亦會埋怨他浪費父母的心機,使他們不知怎樣面對其他家長,使他們丟架。父母對他不上課的情況亦沒有辦法,試過打罵及好言相勸都沒有幫助,ABC后只好尋求社工協(xié)助。
成年人往往被社會的主流意見及氣氛影響了對事件的判斷,甚至以「激進手法」令孩子要服從,ABC終只會令親子關係變得緊張。學習本來是一件有趣的事,讓我們知得更多,使我們從智慧及經(jīng)驗中成長。
家長要令孩子明白「背誦抄寫」當中的意義,需要鼓勵孩子,及以生活的經(jīng)驗使他們明白自己的不足。責備及怨憤ABC后只會令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。
文:關家力醫(yī)生
作者為精神科磚科醫(yī)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