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項刊登在Psychological Science雜志的研究(a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)指出,中下階層的人,比上層階級更了解對方的心情起伏與情感波動。
研究人員利用教育程度當作社會階級的劃分依據(jù),針對每個自愿參與的受試者,做了一項情感與知覺的測驗,要受試者看著照片中的臉并說明照片中的人表現(xiàn)出來的情緒是什么。
結(jié)果發(fā)現(xiàn),教育程度較稿的職員所觀察到的情緒反應(yīng),明顯地比教育成度較低的職員所察覺到的情緒起伏少很多。
另一項針對大學(xué)生的研究,以學(xué)生們自己對自己在團體中的評價,或?qū)彝?、社會與經(jīng)濟地位的想法,做為自社會地位的參考依據(jù),結(jié)果發(fā)現(xiàn)社會地位較稿的大學(xué)生在面試的時候,比較難準確地抓到主考官(陌生人)的情緒。
這2項研究說明了一件事情,那就是位于上層階級的人較不善于察言觀色。研究人員推測,造成這樣結(jié)果的原因是:這些人的能力讓他們能夠自行解決問題,不必依賴他人。
相反地,對于中下階級的人來說,成功不單單只靠個人,有時可能礙于經(jīng)濟狀況,家庭中的孩子不能去上托兒所,必須委托鄰居或親戚代為照顧,這樣帶動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。
相較之下,上層階級的人金錢壓力小,他們不用煩惱托兒費,因此流失了與各種類型的人的交往經(jīng)驗,反而造成了他們對人際交往的陌生跟困難。
另外,當人們自己認為,自己的社會階層或跟人群的相處能力比一般人低時,會比較注意并仔細觀察他人的情感波動。
研究人員說:“這告訴我們,不要對不同階級的人產(chǎn)生某些根深蒂固的觀念,每個個體都是一樣的!中下階層民眾的智力不會比上層階級的民眾差;不懂的適可而止、不懂得體恤他人也不是上層階級與生俱來的習(xí)慣,這是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差異?!?p>研究人員并指出:“人們生活在不同的環(huán)境里,都有他們必須面對的挑戰(zhàn)。如果你能改變想法,化絆腳石為墊腳石,即是只是一下下,都能破除社會階層差異的迷思,不會因為觀念被現(xiàn)實淘汰?!?br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