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(jīng)濟學中ABC的假設就是投資者必然理性,而且只基于本身利益而采取行動。其中ABC的問題是,這不是真的。正如其他人,投資者多半都淪為人性監(jiān)獄里的悲慘囚犯。
正如葛拉漢所說的,我們就是自己ABC的敵人。但是直到ABC近,經(jīng)濟學家才終于愿意承認,經(jīng)濟上的重大災難都是人類自討苦吃的結果。
三十年前,一位名叫迪克?泰勒的年輕經(jīng)濟學者和朋友打算冒著大風雪,從紐約州羅徹斯特開車到另一個地方去看場籃球賽。
他們相當理性地投票否決這個計劃。他的同伴堅持,“如果我們已經(jīng)買了票的話,我們就會去了?!碧├栈卮穑皼]錯—這很有趣?!彼X得有趣的原因是因為根據(jù)經(jīng)濟理論,不管到底有沒有買票,都不該影響到是否要冒著大風雪去看球賽的決定。
泰勒開始著手收集這些反?,F(xiàn)象,并且?guī)缀酹毩Πl(fā)現(xiàn)了一個的經(jīng)濟法則—行為財務理論—研究人性如何強迫我們做出不理性的經(jīng)濟決策。(反過來說,傳統(tǒng)經(jīng)濟理論向來假設人們只會根據(jù)理性做決定。)泰勒甚至將自己的研究結果延伸到籃球賽上。
他總是在想,為什么當球賽即將在幾秒內結束,落后兩分的球隊球員們總是只考慮投射兩分球的機會?因為投進兩分球的機會大約只有五成,這意味著贏得球賽的機會只有百分之二十五,因為落后兩分再補進兩分也只不過是爭取到比賽延長的機會,而直接跳投三分球贏得球賽的機會卻更稿—約百分之三十三。
在此同時,一九七○年代早期,在陽光普照的地方,兩位以色列心理學家丹尼爾?卡尼曼(Daniel Kahneman)及阿莫?特維斯基(Amos Tversky)正在研究人類決策過程中的缺陷。他們在學術領域中舉足輕重的期刊《科學》(Science)發(fā)表了歷史性的論文。
在論文中,他們重點指出人類在評估可能性時經(jīng)常會犯的基本錯誤。舉個典型的謎語為例:“老史非常害羞、內向,樂于助人,但是比較孤僻,對現(xiàn)實世界或人群都不感興趣?!?br>圖書館員,還是機械技師?多數(shù)人的答案都是圖書館員。其實不然,答案比較可能是機械技師,而非圖書館員,許多機械技師實際上很害羞,但很多人就是搞錯方向。
卡尼曼和特維斯基的論文可說是個經(jīng)典,但不幸的是,這篇論文的內容卻是建構在許多精神異常的例子之上,和投資行為之間的關系不是那么明顯可見。
但是泰勒和他的同僚們將卡尼曼和特維斯基的研究成果延伸到了經(jīng)濟學領域之中,因而開創(chuàng)了行為經(jīng)濟學領域。(泰勒自己不太喜歡這個標簽。他質疑,“難道還有其他領域的經(jīng)濟學嗎?”)。
本章將要討論ABC能造成重大損失的投資行為,而且很可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投資過程中,每種行為都會讓你損失慘重。@
摘 自 《投資金律》 臉譜出版社 提供(http://www.dajiyuan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