獨自漫步在小河邊,看到遍布的野花小草把小徑給遮掩住了,不知道多久沒人經過這里,隨地找來一根棒子探路以便通過小徑。
穿過草叢時,從中飛出許多昆蟲,于是停下腳步,慢慢的尋找草中的神秘客,結果在咸豐草的葉片上發(fā)現(xiàn)了漂亮的昆蟲,它有透明的翅膀,大大的眼,尤其雄糾糾氣昂昂的姿態(tài)令人注目,它就是蜉蝣。
蜉蝣分類屬蜉蝣目,其中區(qū)分扁蜉蝣、雙尾蜉蝣、姬蜉蝣、小蜉蝣、東方蜉蝣......等科,種類繁多。翻開水流經過的小石頭,多半可以看到稚蟲附著在石塊上。體型達到成熟時,先行水底初步羽化,順著石塊爬上石面,或隨著青苔爬到植物上停留,之后再次羽化成為成蟲。
初羽化之扁蜉蝣
稚蟲屬于植食性,由稚蟲發(fā)育到成蟲的周期,有的一年數(shù)代,有的一年一代,它的壽命短的只生存幾個小時,長則可生存一星期到十余日。成蟲沒有口器,所以無法吃東西,當它完成交尾及產卵的使命后,就相繼的死去。
羽化后的蜉蝣在水面上飛翔時,吸引了許多鳥類來覓食,因蜉蝣的出現(xiàn)吸引許多以其為食的鳥類,如鉛色水鶇、灰鹡鸰、黃鹡鸰、燕子......等等,當它停留在植物上時,則面臨掠食者的威脅,如蜘蛛、臺灣草蜥、蜻蜓、螳螂......等掠食性消費者,所以其生態(tài)地位非常重要。
身處在一片綠油油的大地上,視野好遼闊,心胸好開朗,這都是大自然的賜與,尤其和這美麗的生物近距離對看,我不動它不動,在寂靜中捕捉到瞬間的火花。
退殼后之扁蜉蝣
生態(tài)上,可從一些指標性生物的多寡,判斷這個地區(qū)的環(huán)境,有無遭到污染或棲地破壞,部份物種的數(shù)量多,不一定是真好,也不代表一定是真壞,只能在經驗中、數(shù)據(jù)中,找出在生物鏈中可能造成的影響,作為維護自然環(huán)境的指標參考。@*
(weiab.tuozhan.af)
文章二維碼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