宏宏的父母均是香港人,由于曾在外國留學,能操一口流利的英語,自然也希望兒子能自小培養(yǎng)說英語的能力。兩歲時的宏宏已能理解不少英語詞彙及指令,亦能以簡單的英語單字作表達??墒?,當入讀幼兒班后,連串問題便隨之而來。幼兒園以廣東話教學,老師同學都以廣東話交談,而宏宏卻對廣東話認識非常有限,難以跟別人交流,甚至不懂如何向老師表達他的需求。漸漸地,宏宏變得十分內外及古怪,不愿跟別人溝通。
宏宏父母于是帶著孩子到言語治療所做評估,結果證實他的廣東話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均在一歲以下。父母對于評估結果感到十分驚訝,更說他們認為在香港這個充滿中國人的環(huán)境下,孩子自然便學會說廣東話,不用刻意去教導。
宏宏父母想法其實大錯特錯。要知學習語言除先天條件,包括認知能力、身體機能發(fā)展等,還需依賴環(huán)境的塑造。兒童透過模仿、刺激、反應及鼓勵,加上生理條件的成熟,才能相輔相成地發(fā)展語言。宏宏在入讀幼兒園前,家中主要的語言環(huán)境是英語,他偶爾才由電視、鄰居等管道接觸到廣東話,又怎能掌握好該語言呢?
宏宏的例子在香港其實頗為普遍,許多家長過分重視幼兒英語的發(fā)展,反而忽視母語的培養(yǎng),甚至落得「兩頭唔到岸」。孩子在三四歲前接觸不同的語言,有利盡早掌握不同語音間的差別,為日后掌握流利的語言打好基礎。可是雙語學習的成功與否,取決于許多因素,包括孩子的心理及恰當?shù)恼Z言環(huán)境安排,例如清楚分辨說不同語言的時間、環(huán)境及對象,以減低混淆的情況。其次,學習的內容是否配合日常生活,家長能否透過不同的學習情境及活動以增加孩子學習動機及興趣,均對孩子的語言學習構成很大的影響。
香港理工大學言語治療所言語治療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