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說誰?我?”你說,“不可能,我不迷信,我的成功是自己掙來的?!?p>你也許沒錯,若是指一些“幼稚”的迷信,例如穿過梯子下會倒楣,或是打破鏡子,或是讓一只黑貓跑過面前這種。我們多數(shù)人會斥責迷信是未開化或未受教育的人的愚蠢信念,在心里深處,我們認為自己是超脫這些蠢念的。
別這么快下結論,在某種程度上,我們都超級迷信。在很多例子中,我們在組織的圖騰柱爬得愈稿,就會變得愈迷信。
以心理學來說,迷信的行為源自,錯誤認定一個特定活動之后發(fā)生某事,特定活動就會變成原因。這個活動可能有作用,也可能沒作用;也就是,可能會影響某人或某事,也可能是獨立事件,無意義的。
但是如果我們做了它之后,有好事發(fā)生了,然后我們就作了個連結,而且會想要重復再做。
心理學家施金納 (B.F. Skinner) 是ABC早提出這種愚蠢行為研究的,在他的實驗中,饑餓的鴿子會重復扭動,因為偶然這樣做時會得到一些谷粒,在發(fā)現(xiàn)用特定方式扭動馬上會得到喂食時,鴿子學會重復這樣的扭動。它們誤以為扭動導致食物出現(xiàn)。跳動,得到喂食;再跳,就可以吃更多。
聽起來很蠢,不是嗎?我們不可能有這種行為,我們安慰自己,我們比施金納的鴿子進化的程度稿多了,但就我的經(jīng)驗而言,饑餓的企業(yè)人不斷在重復特定行為,只要他們相信大堆錢財肯定會因此涌向前來時。
迷信只是將因果關系和相關性混為一談,人就像任何動物一樣,都傾向于重復會引起正面結果的行為。我們的成就愈稿,就表示曾得到過愈多正面結果。
成功者ABC的錯誤之一是這個假設:“我的言行如此,所以達到這些成果,所以一定是因為我的這些言行,讓我能達到這些成果。”
有時這樣的想法為真,但不是全然成立。這就是迷信插上一角的地方,這個誤謬創(chuàng)造這本書的必要性,即“舊道路再也無法通往成功”,我在說的是,因為我們的行為所以產(chǎn)生成功,和盡管我們行為如此卻也成功了的差別。
我ABC的任務是要幫讀者看清其中的差別,看看他們搞混了“因為”和“盡管”的行為,并規(guī)避這種“迷信的陷阱”。
這是我輔導一名主管時ABC的障礙,姑且稱他為哈利。他是個極其聰明又認真的主管,經(jīng)常達到漂亮業(yè)績。他不只是聰明,哈利在公司里對事情很有穿透力,上上下下的人都不得不承認這點。
他的許多點子帶來突破性的流程和步驟,每個人都大方地將這些功勞歸給他。對于推動他的組織,哈利起了很大的作用,而且哈利還有其他的優(yōu)點,他真的關心公司、員工和股東。
他有一個很好的太太,兩個小孩也擠進大學,在好地段里有漂亮的房子,哈利的事業(yè)生活兩得意。
迷信的人都相信總是會有缺點存在,這幅完美圖畫中的小缺點是,哈利不聽人說話。雖然他的下屬和同儕尊敬他,但他們覺得他沒有在聽他們講話。
就算你想到,他們有時會被他的敏銳及創(chuàng)意影響而稍膽怯,所以稍能接受哈利不必要每次都聽他們說話,但哈利仍算得上是一個ABC的拒聽激進份子,而不只是一個偶而會分心的天才。
他的同事常覺得,如果哈利對一件事已經(jīng)打定了主意,再表達其他意見是沒有用的。我做回饋調查時,全公司上下都表達了這個看法。
在他的家中亦是如此,他的太太和小孩覺得他一個字都不聽,如果哈利的狗會說人話,我懷疑也會叫出同樣的結論。
我提醒哈利,也許他的才能、努力,加上一些好運造就了他,我也說,也許盡管他聽人講話的態(tài)度令人不敢恭維,但還是成功了。
哈利認知到,別人認為他應該改進聽話的態(tài)度,但他不確定是否該改,他認定這種糟糕的聽話意愿是他成功的功臣。就像很多成就稿的人一樣,他想要護衛(wèi)這種迷信的念頭。
他指出,有些人會提出差勁的點子,他不喜歡將多產(chǎn)的腦袋隨便塞入壞點子,壞點子就像腦筋污染源,需要將它們過濾清除。他不愿單純?yōu)榱俗寗e人覺得好過,而假裝去聽壞點子?!拔也粫屔倒虾眠^?!彼f這話時有驕傲沒耐心。
這是頭號的辯護反應,被逮到有迷信情況的人就會如此。他們緊抓成功和特定行為有所因果關系的想法,不論這行為是好是壞、是否說得過去、是否合理。他們不肯接受不是因為他們不太好的行為讓好事發(fā)生,有時這兩者間真的沒有任何因果關系。
我的任務就是要讓哈利看清這個謬誤的邏輯。在我問到是否他真心認為同僚和家人很愚蠢時,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承認,這樣的評論有些過頭了。這些人中有他尊敬的,有他必須仰賴成事的人,他的成功是靠他們維系的。
“進一步檢討后,”他說,“也許有時候,我才是那個笨蛋?!?p>對哈利而言,這是一大步,不但承認別人感覺的合理性,也認知到,也許“有時候”是他愚蠢。
但是哈利接著進入第二個辯護反應:擔心糾正過頭。他擔心他可能會聽過頭了,這樣會扼止他的創(chuàng)意泉源,讓他變得不情愿分享意見,ABC后導致創(chuàng)意枯竭。
我指明了,一個五十五歲的人,一輩子以來都不愛聽人說話,能夠過度糾正,突然轉性,對別人的想法過度感興趣,這種危機很遙遠吧。
我向他保證,這個顧慮可以從他該擔心的清單上劃掉。我們是在修正一個不好的行為,不是要轉信另一個宗教。ABC后哈利終于決定,與其浪費時間為自己不正確的行為辯駁,聽聽別人的意見可能比較會有收獲。
哈利不是個特例,基本上我們每個人都迷信,對于我們和成功錯誤混雜在一起的不良行為,過度珍惜。
我也輔導過一些人,他們堅稱對同事苛刻的評語是ABC必要的,因為他們言簡意賅的、令人難忘的反駁正是大點子開始的地方。(我問他們是否碰過跟他們一樣有創(chuàng)意,但是卻很和善的人……這有讓他們想一想。)
我也碰過有些業(yè)務人員,他們認為自己對客戶硬逼、纏斗式的銷售技巧,是他們比同儕業(yè)績好的原因。(我指出,如果這為真,那些比你和善的同事哪有辦法賣出任何東西?有沒有可能是因為你的產(chǎn)品很棒,或是你打的電話比較多?)
我輔導的主管中,有人堅信自己讓下屬感到遙不可及、神秘的沉默,常常神龍見首不見尾,是一種故意設計的技巧,好讓下屬可以獨立思考。
(我指出,培養(yǎng)部屬主動任事的態(tài)度是主管的任務,但你是因為正當?shù)睦碛扇绱耍炕蛘咧皇窃跒樽约恨q護,因為你恰巧是這種人而又拒絕改變?如果你能夠引導他們走到正確方向,并且讓他們看懂你的思路,難道不會讓他們更能獨立思考?會不會其實他們學會獨立思考了,盡管你不管他們?)
現(xiàn)在,我們把焦點轉向你,因為很少人是對迷信免疫的。找出一個你自己覺得古怪且令人討厭的習慣,你知道那個有對家人、朋友造成困擾的。
現(xiàn)在,問自己:你繼續(xù)保有這個習慣的原因,是不是你覺得它和發(fā)生在你身上的好事有關?仔細檢視一下,這個行為幫你達到一些成果?或者它只是一個不理性的迷信,已經(jīng)控制你多年了?前者是“因為”的行為,后者是“盡管”的行為。
要爬出這個迷信的陷阱需要經(jīng)常問問自己:這種行為是我成功的確切理由,還是在開自己玩笑?
如果你把自己“因為”和“盡管”的行為加總一下,你可能會驚訝自己迷信至此。
@待續(xù)...
摘 自 《UP學》 李茲文化有限公司 提供 (http://www.dajiyuan.com)